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文化资讯
 
江苏推进大运河保护 传承文脉乡愁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8-17 14:12:12  点击:1818

千年大运河,世界上长、古老的人工水道,因其丰富多彩的超大型线性活态文化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流淌的运河水,将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以及园林文化、江南水乡文化、水利航运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文化等串联起来,形成了兼收并蓄、包容多样、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

江苏境内,运河全长690公里,沿线城市拥有全省60%的人口、66.3%的经济总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运河遗产,在江苏人的改革创新中,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

运河遗存

在划定红线下分类保护

大运河贯穿江苏南北,拥有遗产河段325公里、遗产区7个、遗产点22处。其中,扬州段是运河中独具风貌的一段。这里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瘦西湖、天宁寺、盐商宅园,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两岸。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情画意中,扬州历史上那个歌吹沸天的时代,与大运河一脉相承。

在瘦西湖的风亭眺望,近处,亭台楼阁掩映在草木青葱之间;远处,水天一色中烟波画舫轻轻驶过。目光所及,没有一处高层建筑遮挡住这座城市的天际线。

这一切,与扬州市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布局有关。2009年以来,扬州陆续颁布实施了《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等3项制度,成为运河全线公布实施保护规划的城市,而且规定各类遗产点、河段不得因城乡建设项目遭受新的建设性破坏。

“运河遗存的保护,一方面要通过划定红线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另一方面要实施分类保护、分级保护,并严格落实。”扬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介绍,近年来,市里先后叫停了仪征运河“一河两岸”、高邮市运河故道等有可能对运河遗产产生破坏的项目。

远不止扬州。3年前,在江苏淮安板闸风情街建设工地上,木桩、条石、青花瓷片等深埋地下的物件陆续被挖出。地方政府当即协调建设单位停止施工,考古队迅速进驻场地。文物局专家鉴定后认为,板闸是明永乐年间所建的“四闸”之一——移风闸,是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沿线城市中一处重要的新发现,对研究我国明清水利史、运河史具有显著价值。

对此遗址,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将土地属性调整为文物保护用地,着力打造板闸遗址公园:对闸体进行保护展示,回填保护古河道、明清房址等遗迹,对河道走向等遗存进行解读。

运河街巷

在活态保护中留住风貌

对于一个古街区而言,文化形态核心也直观的呈现,莫过于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在大运河穿城而过的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总能不经意间感受到这种活态遗产。

“你看,岸边有晾衣服的妇女,清名桥堍的和平书场每天都有苏州评弹的演出……”世代居住在大运河畔的黄寿林大爷说,熟悉的生活细节,在身边触手可及。

除了本地居民,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将这里视为精神家园。白天,行走在长满青苔的砖石上,古河古桥、古寺古塔、古街古坊、古窑古庙,错落辉映;晚上,乘船夜游大运河,往返在13.6公里的沿线,可在中途靠岸参观中国丝业博物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和祝大椿故居。去年,这个开放式的4A级景区接待游客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

街区有关负责人坦言,在商业开发和古迹保护间如何平衡是一个难题。清名桥街区核心区域的大部分建筑都以保护性修复为主,对原住民的生活实现小干预。

在江南运河苏州段的平江、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同样保留着很多原住民。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当多居民仍在使用“三桶一炉”,用吊桶取井水,用浴桶洗澡,用马桶方便,用煤炉做饭。而一旦在老宅里铺设水管、修建厕所,又难免需要破坏部分建筑结构、可能影响到整体历史风貌。

“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对民生的妥协。”苏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里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整治,重点对沿河建筑立面进行整修,对驳岸河埠修复、污水截流、管网改造、河道环境监控。在古建筑再利用方面,苏州潘祖荫故居、方宅等建筑在保护原有砖木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新材料进行提升改造,包括进行客房隔音、房间吊顶和安装喷淋系统等。

这种结合实现了遗产的永续利用,留住了运河文化的风貌,赋予了大运河新使命、新价值。

运河文脉

在传承弘扬中创新发展

大运河在宿迁皂河镇拐了个弯,龙王庙戏楼上演的故事和传奇,曾让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听得心旌摇曳。

演的还是那个曲,唱的还是那个调。在的龙王庙行宫内古戏楼,每周仍有两三场柳琴戏演出。“不听拉魂腔,吃饭也不香!”每年正月初九的庙会,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游客。宿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朱红兵说,宿迁在对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中,对龙王庙行宫进行了抢救性修复保护,龙王庙行宫被列为文保单位。

大运河一直是江苏重要的内河干线航道,为常州带来了“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盛名。西门外即为彼时漕粮转运之地,随着米市兴盛,“豆、木、钱、典”四大行业相伴而生。大运河常州段,沿线分布有水工遗产、聚落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共计5类163项,是大运河在历史不同时段功能与空间变迁的时代见证。

文化产业基地、动画产业基地、数字出版基地……当年的船舶码头,如今的文化码头。西门外三堡街——西直街历史地段经过多年发展,吸引了200多个创意团队、3000多人次艺术家入驻。创意街区与古运河景观相互交织,打造出当地市民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运河文化走廊。

《人民日报》2017年8月17日15版


上一页:无锡市青年美术家协会成立
下一页:让千年文脉奔涌不息——江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文化资讯
> 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 > 无锡:多元焕发文化活… > 老厂房“变身”,看商… > 一脉千古成江河 江苏守… > 文商体旅融合,老城厢…

会展信息
> “心源·藏域——王万… > “盛世传芳”当代青年… > 扬州市文化旅游名城发… > 无锡举办梅村泰伯庙会… > 2023茶学梅非具象美术…

北仓门创意剧场
> 海内多知音 丽日共春风… > 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 > 小剧场: 用情怀感动… > 文创50条已起步 上海剧… > 无锡:大型原创音诗画…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