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文化资讯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江苏探索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7-25 14:32:21  点击:843

漫步东关街,走几步就会看到一个古迹,时时感受浓郁的历史气息。它像一部耐人寻味的线装书,浓缩了扬州的千年历史与万种风情,铺陈出贯通古今的富庶与繁华。

目前,江苏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6个,东关街名列其中,是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展示窗口。《新华日报》一直见证着这条老街的历史文化脉络,让我们从老报纸中“登岸”,穿过东关城门,踏入繁华千年的东关街。

园林藏于老街,深巷诉说历史

全长1122米的东关街是一条亦静亦动的历史文化街区,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别称“小玲珑山馆”的街南书屋、壶园、逸圃等50多处重要历史遗存都藏在街内,游客穿梭在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中,一园之内看遍四季之景。

1982年3月15日《新华日报》2版刊发《扬州个园修缮一新迎游客》,文中提到“个园坐落在东关街中段,早在明代这里就有园林,名叫寿芝园。清代嘉庆年间在寿芝园旧址‘辟而新之’更名个园,园内能工巧匠利用各种不同颜色和形态的石头堆砌起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假山。”个者,竹叶也。园主是清朝两淮盐总黄至筠(又称黄应泰),“筠”是竹子的雅称之一,园内广植秀竹,就连园名也取“竹”字半边,可知其中情趣。

同年7月25日,《新华日报》4版钟山副刊《四时美景集一园》更是详细展现了“扬州园林历史悠久,几经沧桑,其中又以个园最为闻名。”文中指出,个园巧妙地运用中国山水画原理,既有北方之雄伟,又有南方之俊秀。山石之间夹缀着亭台楼阁、潺潺流水,假山堆砌的特点不在于用石之多,而是选石精巧,布局天然,立意深邃。这种综合南北流派手法,形成个园特色,确是别具一格。

走出园子,街巷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可谓“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有五百多条纵横交错的街巷,曾有“巷城”之称,郑板桥的“绿杨深巷,人倚朱门”说的就是巷子里的扬州。这里有唐宋城址,明清会馆;有高官宅第,富商家园;有英雄故居,才子逸事;有市井民俗,百年商号……综合体现了扬州古城的建筑景观和历史文化。

2004年4月30日《新华日报》B3版《扬州:让500多条古老街巷细说历史》描述扬州老城区的小巷“多且密,狭且长,巷连巷”,特别是东圈门、东关街一带的小巷串起了古典住宅园林、寺庙等古建筑,浓缩了扬州民俗风情、人文建筑的精髓。从记载着扬州历史的东圈门城楼开始,沿着那些首尾相连、内外相通、曲折迂回的古巷走一回,看两侧历尽沧桑的旧门楼和粉墙黛瓦,听一听小巷深处的扬州白话,才算是真正到了扬州。因此,扬州人将古城改造文章中极细致的一笔,落在古巷的修复、整理上。

古巷丽质重现,名城保护样本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古街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新华日报》持续记载着老街在保护之下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0年7月8日《新华日报》A3版《重现明清建筑风格和街巷风情,扬州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写道,扬州市近日开始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的历史文化保护工程……疏散、搬迁居住在历史遗迹及相关区域的600多户居民,撤出部分工厂和单位,使街区利于开发与保护,适于旅游。整治后的东关历史街区将形成以汪氏小苑为主的扬州手工艺、扬州民俗展示区,以丁氏、马氏盐商住宅为主的扬州传统民居式宾馆服务区,并建设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购物街,新整修和开放一批名人故居。

“修缮改造老屋可申请住房公积金”“传统民居外部修缮可以享受政府补贴”,2006年7月30日《新华日报》A3版刊登《扬州修缮老宅可享受政府补贴》,一系列措施将扬州古城保护和原住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马监巷是东关街内一条名巷,原先是道板砖和沥青混杂的路面。2007年9月26日《新华日报》B6版刊发《扬州千条背街小巷改造出新》,文中写道,为了让古巷丽质重现,施工时采用麻面青灰长条石,设计成“芦席纹”状路面景观,在方便市民车辆通行的同时,彰显古巷魅力,修出小巷“扬州味”。

从2007年10月4日《新华日报》跨版《喜迎党的十七大——“全面达小康 建设新江苏”成就展示·扬州篇》中,可窥见东关街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人居美。在《老张的幸福生活》中,11年前从青海回到扬州的老张表示,这几年政府加大了对老城区的保护与改造,对街巷、房屋进行翻新,新安装排水管道、天然气、路灯,“路面修过了,下水道也通了,每个家庭都有了独立的卫生间。现在我们家大变样了,屋内打了天花,屋顶盖了琉璃瓦,还建了个晒台。”

朱晓涛是朱自清之孙、朱润生之子,2005年在阔别扬州58年后回扬定居。他在《我回到祖父的家乡》中写道,祖父的笔下,扬州是美丽的;父亲的口中,扬州是巨变的。出生在扬州的父亲一到扬州就感叹:“扬州现在变化真大!”走安乐巷、弥陀巷,访皮市街、东关街,寻仁丰里、南门何家巷,一路走一路回忆他过去生活的场景与情境。

一年一度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是扬州一张亮丽名片。2008年8月11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七星串联,见证古城扬州跨越轨迹》,文中指出,4月18日展示的“双东”历史街区是古城保存最完好、历史遗存最丰富、传统风情最浓郁的区域,这里2001年“投石问路”,2007年“全面启动”。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考察“双东”后说,这里是古城保护规划样本。

新戴“国字帽”,巧打“文化牌”

让古老园林散发文化韵味,为旅游线路注入文化内涵。2004年11月1日《新华日报》B2版《扬州旅游巧打“文化牌”》写道,扬州市出台相关政策,为老城区“汪氏小苑”等地进行修复整理。在做好古城保护文章的同时,还以“做一天扬州人”为主题,开通“古巷风情游”游览线。游客坐上黄包车或步行,沿东圈门街到汪氏小苑,欣赏盐商大宅门的风韵……从马家巷折转到东关街,品尝扬州地方特色小吃,接着到个园去参观大盐商黄应泰的豪宅,欣赏以叠石为胜的著名四季假山园林。

2010年,“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5条古街巷入围初选名单出炉,江苏占据4席,扬州东关街榜上有名。2010年4月15日《新华日报》B07人文版《在历史长河中守护城市文脉》一文以江苏四条古街巷为范本,其中《扬州东关街:盐商文化最精华的一笔》写道,“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如今依然精神。”“个园、汪氏小苑、逸圃、华氏园、壶园……朱门华屋,鳞次栉比,各有各的巧妙和玲珑;扬州盐商素来风雅,因此名人雅士、清客伶人的遗迹多不胜数。”文章描绘出东关街充满生气的生活场景,虽然一个世纪前盐商集体消隐,但扬州人的传统生活却一直延续,在东关街上,香粉、鞋帽、麻油、五金、作坊一应俱全,面馆、茶馆、戏园、澡堂,麦芽糖、臭豆腐、芝麻糕随处可见。

同年5月7日《新华日报》A6版《老街深巷,城市发展的丰厚底蕴》中提到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讲话,“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记忆保持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它们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最好见证,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2021年10月,东关街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今年文旅部公布的第二批*********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中,东关街榜上有名,成为扬州首家入选的“国字号”旅游休闲街区。当前,东关街商业繁盛,汇集200多户商铺,包含70余家“老字号”核心店铺,已形成“十里长街市井连”的胜景。

一头是文化密码,一头是商业逻辑,老街区如何书写新传奇?2023年2月23日《新华日报》深读版报道中提到,从扬州四大园林之一的个园徒步到何园,东关街是必经的“歇脚处”。百年糕点店大麒麟阁、老字号茶楼冶春、绿扬春茶叶店、扬州老牌子四美酱园、百年老字号谢馥春……清末民初,这里就是众多商业老字号的发祥地,如今已成为游人体会扬州街巷风貌、品尝扬州美食的好去处。

今年2月14日,省委书记信长星深入扬州东关街调研,详细了解扬州古城保护规划,实地察看街区修缮、保护、活化利用情况,与剪纸、漆艺、雕版印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流。他特别指出,要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呵护好古城古街的肌理和文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新征程上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扬州贡献。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上一页:尽显运河风采 共谋发展新篇
下一页:留住乡愁《江苏古代城市图志》发布
    
文化资讯
> 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 > 无锡:多元焕发文化活… > 老厂房“变身”,看商… > 一脉千古成江河 江苏守… > 文商体旅融合,老城厢…

会展信息
> “心源·藏域——王万… > “盛世传芳”当代青年… > 扬州市文化旅游名城发… > 无锡举办梅村泰伯庙会… > 2023茶学梅非具象美术…

北仓门创意剧场
> 海内多知音 丽日共春风… > 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 > 小剧场: 用情怀感动… > 文创50条已起步 上海剧… > 无锡:大型原创音诗画…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