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产业研究 > 城市文化
 
宜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1-8 16:54:29  点击:2298

 

  历史文化名城是促进宜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刻不容缓。宜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重大意义

  跻身历史文化名城行列,是宜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发展,是激活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的前提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所在。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18世纪的“红色瓷器”,到19世纪的“梦幻之士”、“上帝之手”,再到20世纪“中国陶都”,宜兴经历了7000多年陶文化的洗礼和积淀。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先民们,用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开荒耕种、采撷捕猎、制陶商贸、耕读传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促进了多种文化的融合发展,塑造了开放、进取、包容和诚信的城市品格。这些,是陶都宜兴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创未来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他们的劳动和创造,正是因为长期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对历史文化遗存的珍惜和保护,才能有宜兴的发展与进步。以无比敬仰之心和无比崇高之责,秉承和弘扬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天职,始终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去开展名城保护发展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锲而不舍的努力,真正让宜兴的历史文化赓续不断、代代相传,绝不让文明在我们的手中断裂,把宜兴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更好地彰显出来,把宜兴的历史文脉地传承下去,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用活、用足,不断激活城市发展的动力源,在承古开新中走出一条具有宜兴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发展,是打造城市特色品牌的重要条件。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品牌、造福人民的一项重大决策。宜兴,在全国100多个申报城市、13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陶瓷文化特色突出”荣登历史文化名城金榜,成为我省继常熟之后的第二座县级市历史文化名城。进入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对于正在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宜兴来说,是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是一面极具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文化旗帜,必将对宜兴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国务院批准宜兴为历史文化名城,确认了宜兴作为“中国陶都,东方水城”的重要历史地位,昭示了宜兴在陶瓷传统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对宜兴历史和地位的权威认定,充分表明了对宜兴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肯定。历史文化名城是城市的荣誉和品牌,要把这张有特色的城市名片擦得更亮、打得更响,做足“名城”品牌文章,借助各种时机,加强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推介,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并将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各项事业,致力形成城市品牌效应,推动宜兴跨越发展。

  3.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发展,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条件。历史文化既是文化的要素,又是产业元素。一个城市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振兴产业、繁荣经济、抓好城建,还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历史文化、塑造文化品格和城市精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发展,是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要加强历史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加大发展宜兴文化和弘扬城市精神的力度,重新审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珍重历史、研究历史,从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在借鉴和利用中谋求新的发展之路。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要用强烈的文化意识、“名城”意识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化建设“双赢”,有效地实现保护与利用并重,改造与复兴共举,传统与时代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也是生产力,抓文化遗产保护是抓发展。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要借助文化的力量,放大文化的能量,发展历史文化的相关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把宜兴建设成为宁杭城市带上强的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美的新兴中等城市、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

  二、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各项工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是一项长远而又系统的工程,必须认真贯彻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针,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稳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工作。

  1.立足长远,实施策划规划。加强策划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前提。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总体策划,把“名城”保护发展纳入一个以保护城市特色为总目标的综合体系,确定保护发展在城市经济文化综合发展中的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历史文脉和发展方向,进行长远设计,提出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若干战略措施,提出一个城市两种不同形态的遗产功能和空间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研究、制定宜兴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策划方案,重点加强陶文化、古城水系格局的策划,对丁蜀的市政工程、旅游开发、城市雕塑、建筑立面和风格等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规划和策划,增加陶文化元素,展现陶文化遗存,打造陶文化特色,使“名城”保护发展与丁蜀建设有机融合;加强古城水系空间格局的重点策划和规划,结合水上旅游开发,研究策划古河道、古桥梁、古泊岸和两岸遗存的重点保护方向,彰显历史上宜溧水运体系中枢地位和东方水城特色。

  2.坚持原则,实施科学保护。坚持保护原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重要。在保护发展中,要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要强化“名城”的重要地位,强化“名城”保护意识。二是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完善市域、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体系,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域范围进行整体保护。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方法,妥善处理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与风貌保护的关系。四是坚持积极保护的原则。合理调整街区功能,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强化文化职能,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发展活力,促进文化复兴,推动可持续发展。五是坚持创新的原则。加速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制化进程,调整和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的机制与体制,健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3.突出重点,实施稳步推进。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有效途径。保护发展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修复。历史文化街区是“名城”的骨架和血肉。历史街区保护必须以完整性、延续性和真实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街区每条街巷、每一幢房屋进行细致分析,采取合理的保护和整治措施,进行原汁原味地保护、原模原样地修复、有根有据地修建,以原生态、原格调地体现风貌。二是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陶文化是“名城”的特质。突出陶文化这根主脉,把陶文化的脉络线连接起来,优化空间结构,放大整体效应,保护性修缮、整治黄龙山矿址、前进龙窑、前墅龙窑等遗存,加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有机融入,加强对近代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全面完整地展现鲜活的陶文化文脉体系。三是提升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公布、推荐提升一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策划编写、创作编排反映宜兴历史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进一步做好考古研究工作,将骆驼墩文化类型提升为骆驼墩文化。推进宜兴市博物馆和名人故居(艺术场馆)及与历史名人相关的历史遗存修建工作。

  4、发动群众,赢得群众支持。群众参与和支持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基础。居民是名城保护与复兴的灵魂。要积极借鉴扬州、上海等地的做法,让居民参与到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各个阶段中来,在保护发展过程中鼓励居民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介入,在对特色民居的保护改造中,实施政府与居民连动、保护与提升并举的措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缮,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一定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加强政策研究,坚持惠民利民,维护群众的利益,让群众在保护中受益,在受益中激发出更大的保护热情。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全面配合、市民参与的氛围,形成“名城保护,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局面。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合力推进各项保护发展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对重点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监理,统一资金管理,建立完善重点工程责任制,定期召开形势分析、工作推进会议,坚持人大、政协和公众参与监督等制度。主要责任部门和乡镇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相关镇(园区)、街道和相关部门要明确相应的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坚持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实施,确保重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地有序推进、圆满完成。

  2.加强宣传发动。深入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组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专业知识学习辅导和培训,学习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验,提高“名城”保护意识和专业能力。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各新闻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开设专题、专栏,利用广告、横幅、板报、橱窗等阵地,大力宣传“名城”保护法规政策、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典型,曝光违法行为,营造浓厚的舆论引导氛围。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扩大“名城”影响力,举办独具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文艺表演等;结合秋季经贸洽谈会,举办陶瓷(紫砂)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中国(宜兴)紫砂陶精品展;编纂出版《宜兴历史文化丛书》、《蜀山古南街》等;加工、制作高质量的对外宣传片;组织策划有较大影响的对外宣传活动;在高速公路、入城口等重要地段设立性公益广告牌,扩大名城的影响力。

  3.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坚持以保护规划为指导,严格落实保护规章,制定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若干战略措施,完善配套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政策规章,细化名城保护一系列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和保护办法,将历史文化遗产管理办法与名城保护措施有机融合,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名城管理保障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发挥其资助、导向和激励作用。完善督查、考核和奖励办法,建立督查机制,将名城保护纳入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评体系、文明创建考评体系,组织“文物保护杰出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选活动,激发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上一页:文化中原 凝神聚魂
下一页:太湖明珠 魅力无锡
    
产业研究
[城市文化] > 一座城的文化魅力 > 辽阳设立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城应坚持“…
[创意营销] > 家居业的创意营销脑洞… > 玩转奥运营销:洪荒之… > 2015营销新关键词——…
[品牌故事] > 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 > 锡企参与专项 打造无… > 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文化…
[专家视角] > 论国际视野下的创意文… > 李宜航:关于广东大力… > 陈少峰:文化产业园区…

知识产权
[版权] > 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 繁荣文化产业离不开著… > 江苏扶持版权作品产业…
[商标] > “滴滴绣”商标之争 苏… > 无锡知名商标达到1364… > 无锡市工商局发布商标…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