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非遗博物馆 > 非遗资讯
 
无锡非遗:锡剧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2-27 16:52:30  点击:2354

   

  锡剧,流行于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戏剧之一。发源于无锡东北乡羊尖、严家桥一带农村地区,初名“滩簧”,1954年定名为“锡剧”。

  无锡县东北乡流行的吴歌,称“东乡调”。其自娱自乐的故事说唱,与苏南民间舞蹈“采茶灯”相结合,演变为“滩簧戏”。清道光年间,无锡学人钱泳《履园丛话》称“滩簧”为“新腔”。光绪末年,严家桥人袁仁仪到上海以唱滩簧为生,1917年7月应邀参加“大世界”开幕演出。1929年上海VB美国胜利唱机公司特请袁仁仪、李庭秀灌制《珍珠塔·赠塔》、《林子文·探监》,这是早的两张锡剧唱片,印有“特邀真正名角”、“无锡滩簧”两行金字。

  锡剧初为“对子戏”,即二人一档的“单对子戏”和四人演出的“双对子戏”。清末民初发展为“同场戏”,由五六人上演“小同场戏”演变为数十人演出的“大同场戏”。 这是“滩簧”进入城市,将弹词故事《珍珠塔》、《玉蜻蜓》等搬上舞台的结果。二十年代初,有些京剧艺人加入滩簧戏班,使京剧的一些表演程式和身段谱,包括化妆服饰和伴奏乐器,被滩簧吸收。1926年,无锡城中有7家茶园领有演出滩簧的营业执照,另有清唱小班演出场所11处。三十年代,先后被改名为南方歌剧、无锡文戏。因常与常州艺人合班演出而被称为“常锡文戏”,1949年前后称 “常锡剧”。

  锡剧早期为幕表戏,无固定台词,全凭演员根据剧情自由演唱。1953年以后废除幕表戏,实行剧本制,整理和创作了一批剧目,同时改进和提高了音乐唱腔、舞台艺术,使锡剧一跃成为华东地区的三大剧种之一,长三角地区有40余个锡剧团。

  锡剧的主要曲调为簧调,逐渐吸收了铃铃调、大陆调、迷魂调、三角板、高拔子等江南地区流行的不同的戏曲说唱曲调,以及紫竹调、九连环、四季调等江南民歌小调。新中国成立后,又改编创作了新大陆调、南方调、洪发调等,簧调发展为老簧调、新簧调、簧调流水板、簧调快板等。音乐唱腔由此更加丰富多采,具有行云流水般的绵长细腻和清丽婉转的江南水乡情趣,突出了锡剧长于抒情和文戏的艺术特征,音乐伴奏具有江南丝竹特色。板式腔调结构,在起调、落调时用音乐伴奏,中间是清唱,不用胡琴托腔,尽是本嗓演唱,仍然具有叙事吴歌的本色。无锡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彬彬的“彬彬腔”和梅兰珍的“梅派花腔”,是锡剧界公认的两大流派唱腔,他俩主演的《珍珠塔》于1959年6月赴京演出,1962年由香港华文影片公司拍摄成彩色电影舞台艺术片,1989年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

  无锡锡剧有《珍珠塔》、《拔兰花》、《摘石榴》等传统剧目,又有《红花曲》、《当家人》、《二泉映月》、《青蛇传》、《爱河滔滔》、《阿二接妻》、《江南雨》等创作剧目。 

上一页:无锡非遗:吴歌
下一页:无锡非遗:宜兴紫砂制作技术
    
非遗博物馆
[非遗资讯] > 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 > 工业遗产在博物馆中复… > “非遗+旅游”助力文旅…
[中华] > 山东济南实施泉城品牌… > 维权 面临成长的烦恼 > 的“吃货经济”如何走…
[刺绣文化] > 锡绣妙手绣紫艺 > 丝绸“”如何焕发新生… > 刺绣给我的启示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