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产业研究 > 城市文化
 
运河,历史与现实中传承文明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8-3 12:26:15  点击:2512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她从北到南串起了江苏省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颗明珠,江苏在这条历史大动脉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迹。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大运河保护申遗成为众多委员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大运河畔访古问今,亲身感受了她在江苏大地创造的辉煌篇章。

 

  人与运河   朱国林(55岁,淮安人,工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十八九岁,天天在运河里游泳!”50多岁的老工人朱国林谈起这些经历眉飞色舞:“那个时候,运河水很清,一个猛子扎进去,能看见许多小鱼游来游去,还能捡到古钱币。”朱国林一辈子在淮安棉纺厂工作,那个拥有五六千人的大工厂在运河边,工厂生产、运输全靠运河,可以说,没有运河没有这个工厂,没有这个工厂没有他的生活。老朱说起这些往事,好像历历在目:“那时,我们一帮顽皮的孩子经常吊在南来北往的船舵上,我们想,运河的远处到底是个什么样子!”20岁的朱国林没有离开过家乡,终于有,厂里派他们去无锡的棉纺厂里见习:“我们坐在船上沿运河向外走,每天站在甲板上看两岸的景色,激动得没合眼。在无锡的三个月中,自己学到了许多纺织技能,成了一个合格的工人!”

  韦明铧(50多岁,扬州人,学者)

  “小时候,有一次上厕所,我看到一块非常古老的石头,上面刻的是‘扬子江码头’!”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至今谈起那次经历还显得很遗憾,多年后他研究扬州文化,才知道那是一块极具文物价值的石碑。从小生活在运河边的他,念念不忘的是留在记忆中的运河古街、古塔、古庙、涵洞、码头以及号子、故事、曲艺等,那块古碑激励着他研究大运河、保护大运河。为此,作为政协常委的他多次提案保护运河,记录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发表了不少研究运河的文章,还参与编写了《扬州古运河》等书籍。

  老黄(68岁,无锡人,匠人)

无锡老作家吴翼民先生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在清名桥游览,不经意间,一个家庭棉花作坊出现在眼前,“梆、梆、梆……”弹棉花的声音清脆、有节奏,很难想象此刻置身于繁华的都市中。“我这间作坊是的,以前,周围街坊邻居都习惯来我家弹棉花。”作坊主人老黄告诉记者:“我一辈子生活在运河边,只有听着哗哗的水声才能睡着觉,现在来弹棉花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我离不开运河,离不开周围相处了几十年的邻居!”老黄趁着弹棉花的间歇与我们聊天,神色间有失落,也有陶醉。在老黄弹棉花的声音中,我们似乎听到了运河历史的脚步声。

诗赋里的古运河   记者在几天的行程中寻古访幽,亲身感受了大运河流淌数千年的风流。 

  扬州运河古镇邵伯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运河边至今还有许多码头遗址,如大马头、馆驿前码头、官码头等。斗野亭里镌刻着“宋七贤诗”碑,这七位先贤是:孙觉、苏轼、黄庭坚、秦观、张耒、苏辙、张舜民,一个小小的地方,竟引来这么多文人墨客,这是运河慷慨的馈赠。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在瓜洲古渡,无数的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诗作:元代萨都剌写下“扬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唐代高蟾写下“一夕瓜洲渡头宿,天风吹尽广陵尘。”1076年春,王安石在瓜洲古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如今,这个渡口早已被人们称作“诗渡”。

  常州历代作为郡、州、府的所在地,依托运河而繁荣,苏东坡先后11次到过这里。宋建中靖国元年,苏东坡遇赦北归前来常州时,两岸“千万人随观之,观者如堵,望之若仙”,百姓们跟着船呼喊:“苏学士!苏学士!”苏东坡伫立船头,热泪盈眶,拱手致意,禁不住连声说道:“羞煞老东坡矣!”一个半月之后,苏东坡仙逝于他寓居的顾塘桥堍之孙氏馆,终年66岁。

  无锡人的记忆中,黄埠墩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水中小“岛”,清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在黄埠墩盘桓或借宿,还留下“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的诗句。历史上文天祥曾两次经运河在无锡停留,后一次被元军俘虏,被扣押在黄埠墩,运河两岸的老百姓听说后,纷纷点香洒泪跪送,文天祥感慨万分,在此留下了“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的悲壮诗句。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晚唐诗人杜荀鹤描写了苏州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的景象。公元825年白居易到苏州任刺史,一日到虎丘去,看到附近水路不通,便决定开凿东起阊门西至虎丘的山塘河,河长约7里,故苏州人有“七里山塘到虎丘”之说。由于该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所以一直是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曾有“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盛况。曹雪芹在《红楼梦》回中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运河人文荟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将流淌在每一朵浪花里。

  运河保护模式与观点碰撞  

  春寒料峭,细雨绵绵,记者来到被誉为“古运河文化绝版之地”的无锡水弄堂。登上久负盛名、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清名桥,尽收眼底的是枕河而居、依水相邻的水上人家,运河边的剧场里,苏州长征评弹团正在弹唱《蒋氏夫人》。 

  这是无锡水弄堂留给人们的江南古运河记忆,也是无锡大运河保护的一个缩影。

  无锡市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是由运河边的废旧蚕丝仓库改建而成的创意产业中心。

  从外面看,这里还是地地道道的仓库:灰旧的青砖黑瓦、粗糙的水泥台阶、不甚平整的木地板、厚重的木质门。这个仓库1921年由7位丝绸商人合资建成。2003年,有着留学背景的两兄妹无意间发现了这个仓库,妹妹郑皓华告诉记者,在了解了仓库的来龙去脉后,她觉得这是非常有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于是与哥哥商量决定买下这个废弃仓库,把它改造成运河边大型文化艺术中心。

  郑氏兄妹的想法也正契合了无锡市政府保护大运河的规划。大运河无锡段有近41公里,从保护运河伊始,无锡市便强调保持运河的原真性,定位为江南民俗风情和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由于无锡是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所以无锡保留下了自跨塘桥至清名桥间鳞次栉比的江南传统建筑及浓郁的市井文化。同时,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工厂依托便利的水运邻水而建,如今,工厂已迁出城区,无锡市便将遗留下的厂房打造成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西水墩的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原是荣氏兄弟与他人合资兴建的茂新面粉厂,只是如今在车间里走动的不再是工人,而是慕名而来的游客。

  江南生活风情+民族工商业文化,这种保持原汁原味运河风情和文化的方式,已被一些专家誉为运河保护的“无锡模式”。

  运河扬州段保护则是另外一种格局。从去年开始,扬州基本建成古运河文化公园,记者登上了扬州古运河公司一艘游船往南而行。垂直而立的驳岸使运河显得格外宽阔,两岸花红柳绿,许多市民在放风筝。脏乱差的棚户没有了,古运河边已经成为扬州市民散步、锻炼的好去处。虽然运河沿岸已经没有了粉墙黛瓦,运河两岸的历史文物却完整保留了下来。东关古渡、东门遗址、普哈丁墓园、吴道台宅第、康山园、卢氏盐商住宅等与运河密切相关的文物,在整治一新的运河两岸显得更为突出。随行的运河史专家李保华先生告诉记者,运河水是江都抽水站从长江引入的,而且运河中已经禁止挂浆机船舶通行,使运河水质不易受污染。

  苏州对古运河的保护也采取了与扬州大致相同的方式。

  不过,这种运河保护方式也引起了包括舒乙先生在内的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搬迁居民,打造新景观,按现代化大城市的理念搞绿化、亮化、公园化,已经破坏了运河的原真性。

  而作为本土的运河史专家,李保华先生则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说:“运河与长城不同,她是活的,每个特定时代都有特定的东西,我们也应该给后代留些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他也不认同这种改造已经破坏原有人文景观的观点,他说:“我们对运河沿岸的文化景观都进行过评估,在确认不会破坏原有人文景观的前提下进行改造。事实上,在经过改造后,扬州运河沿岸的文化景观更为突出。”

眼下,大运河流经的我省8市都将保护运河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常州投资30亿元在城外新开一条长约26公里的新运河,新运河建成后,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内古运河,而且通航能力也大为加强;淮安市于“十五”期间启动了里运河文化长廊工程,拆除了近百座货运码头,进行了有效的水环境治理,同时还建设了韩侯故里公园、慈云寺等一批景观景点;宿迁市对运河沿岸的工业企业进行搬迁,改造城区企业污废水治理工艺,进行截污导流;镇江对沿河企业实行达标排放,水质始终保持在3类水质标准;徐州先后实施了京杭运河徐州段续建工程等水运项目建设,对部分河段进行了清淤疏浚、护砌加固等工作。

时空交错大动脉   穿越2500年时间的古运河,像一部活着的历史,书写着时代变迁的步伐;跨越1800公里空间的古运河,是一部流动的百科全书,纪录着丰厚的风土人情。京杭大运河在江苏大地留下了690公里大手笔,无论是春秋之前,还是在日新月异的当代,她都留下了丰富的记忆并仍在创造历史。 

  古运河的起点在扬州,吴王夫差2500年前凿邗沟,拉开了开挖古运河的序曲,扬州建城也由此发端。2500年过去了,古邗沟如今仍安静地躺在现代化的扬州城,她没有一点炫耀的意思,让你不由肃然起敬。

  从隋唐到明清,扬州都是朝廷漕运的中转站和盐运的起点站。如今,扬州城内随处可见当年漕运和盐运的遗迹。记者在国庆北路找到了整治一新的盐运司衙门,这是盐政机关两淮都转运使司衙署的旧址,是扬州盐业兴隆的见证。而丁家湾的四岸公所则见证了扬州盐运的繁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盐商云集扬州,四岸公所是他们议事的地方。史料记载,扬州运河当年盐船拥塞,两岸盐仓林立,扬州城因此也有“盐城”之名。

  淮安“运河之都”地位则与扬州不同。淮安地处故黄河、淮河与运河交汇咽喉要冲,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誉,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漕运中枢。为方便漕运,明朝廷还在淮安建立了全国规模的漕船制造厂,同时,建有规模宏大的漕粮转搬仓,淮安常盈仓有800间仓房,可容纳150万石漕粮。淮安曾创年漕运量800万石的中国古代漕运之,淮安因此也成为运河上的“天下四大粮仓”之一。

  记者在淮安楚州区看到了2002年重见天日的漕督府遗址。考古发掘表明,该衙门占地3万多平方米,有房屋213间,足见当时督府的宏大和繁盛。

  江南运河斜穿无锡城而过,运河两旁有众多河流沟通长江与太湖,水运四通八达。乾隆年间,无锡粮食的吞吐量达到七八百万石,光绪年间,从老北门到三里桥段,1公里长的地方竟有大小粮行80多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无锡与长沙、芜湖、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此外,无锡还是我国名闻遐迩的布码头、丝市。近代,运河两岸又成为无锡民族工商业的集聚地之一。

  运河如今仍是华东地区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苏北运河(徐州蔺家坝—扬州六圩口)是大运河上运输繁忙的河段,担负着北煤南运的重任,年货运量超过1亿吨。苏南运河(镇江谏壁—南浔)年运量相当于沪宁高速公路的8倍、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在京杭大运河沿线,我省已经建成了徐州、无锡、苏州3个年吞吐量3000万吨以上的内河大港。“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投资100亿元以上对京杭大运河江苏段进行航道改造,将其打造成为水上高速。

来源:新华日报

上一页:心动崇安 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
下一页:游北仓门蚕丝仓库 探索无锡工商史
    
产业研究
[城市文化] > 一座城的文化魅力 > 辽阳设立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城应坚持“…
[创意营销] > 家居业的创意营销脑洞… > 玩转奥运营销:洪荒之… > 2015营销新关键词——…
[品牌故事] > 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 > 锡企参与专项 打造无… > 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文化…
[专家视角] > 论国际视野下的创意文… > 李宜航:关于广东大力… > 陈少峰:文化产业园区…

知识产权
[版权] > 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 繁荣文化产业离不开著… > 江苏扶持版权作品产业…
[商标] > “滴滴绣”商标之争 苏… > 无锡知名商标达到1364… > 无锡市工商局发布商标…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